标题:玉米粘虫:一种影响玉米产量的常见害虫
一、概述
玉米粘虫,一种常见的玉米作物害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行军虫。它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一旦达到3龄,食量会暴增,若防治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一年可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除了新疆,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
二、形态及特征
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呈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为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为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因此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蛹为红褐色。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卵呈馒头形,初产时白色,颜色逐渐加深,接近孵化时变为黑色。
三、生活史及习性
成虫需补充营养,对糖醋液有趋性。成虫昼伏夜出,在黄昏至午夜活动最盛;成虫飞翔力强,每年均有几次远距离的定向迁飞。产卵喜产于麦子枯黄叶尖或叶鞘和被地下害虫为害而造成的枯心苗上。幼虫多在夜间活动取食。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习性。幼虫老熟后做土室化蛹。黏虫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大害虫,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雨水多的年份黏虫往往大发生。
四、危害
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一般地势低、玉米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较重。
五、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冬季铲除杂草、清除田间根茬,以减少粘虫越冬虫源。在1-3代粘虫发生区,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控制田间小气候,以降低粘虫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
2.诱杀防治:在成虫发生期,田间插放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放置糖醋盆诱杀成虫,可显著压低田间卵量和幼虫发生密度,减少用药次数。定期集中烧毁处理,或采用人工采卵,可明显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3.生物防治:使用苏云金杆菌、中华卵索线虫、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杀虫剂,对粘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药剂防治:防治粘虫必须在幼虫3龄前进行,如果超过4龄则进入暴食期,防治效果降低。常用的化学药剂有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真开心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玉米暴食性害虫—粘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