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儿调皮搞怪的“小动作”背后……

警惕!小儿调皮搞怪的“小动作”背后……

阮丹茜 2024-12-11 百科资讯 425 次浏览 0个评论

警惕!小儿调皮搞怪的“小动作”背后……

标题:警惕!孩子“小动作”背后可能隐藏着抽动症

警惕!小儿调皮搞怪的“小动作”背后……

警惕!小儿调皮搞怪的“小动作”背后……

亲爱的家长们,您是否发现孩子经常眨眼、挤眼、清嗓子、伸舌头、吸鼻子、摇头、耸肩等“小动作”?请警惕,这些可能并非孩子的调皮捣蛋,而是可能是“抽动症”的迹象。最近,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小朋友出现了让家长苦恼的“小动作”,如频繁的眨眼、清嗓子、做鬼脸,甚至摇头、吸肚子、四肢异常抖动等。

警惕!小儿调皮搞怪的“小动作”背后……

01 抽动症是什么?

抽动症,学名为“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儿童抽动症易与“坏毛病”“沙眼”“结膜炎”“慢性咽炎”相混淆,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情况,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

02 此病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可分为加重因素和减轻因素两种。加重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被人提醒、伴发感染等;减轻因素则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等。因此,作为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有规则、宽松、和谐、安定的环境。

03 如何进行干预?

治疗抽动症需要综合考虑,既要针对抽动,又要注意伴发的行为障碍。治疗强调心理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注重治疗的个体化。及时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等,突出个性化,因为每位孩子都有其唯一性。生活起居方面,应妥善安排患儿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在饮食方面,应避免含有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可能加重抽动症状的食物。

中医在治疗抽动症方面也有独特优势,认为内风为基础病机,从肝论证;小儿肺常不足,易受外风侵袭,金乘木;小儿易脾虚夹滞反侮肝,分型不同,具体施治有异。大部分抽动症患儿到了成年期后可正常生活,也可胜任所从事的任何工作。但如有类似情况,请及时到专科医院专科评估。

(文/袁飞,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儿科)

转载请注明来自真开心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警惕!小儿调皮搞怪的“小动作”背后……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