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在晚清政府的腐败与软弱中,中国于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中战败,被迫开放上海为国际交往之地。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纷纷要求分一杯羹,建立了独立于中国法律的外国租界。随着西方影响的深入,夜总会、舞厅、剧院和妓院等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外滩的欧式建筑高低错落,百货商店生意兴隆,汽车满街,码头栈桥壮观,江面上的船只往来穿梭。上海的夜景尤为迷人,外滩的霓虹灯闪烁,令人流连忘返,故有“东方巴黎”之称。
然而,在这繁华背后,上海却是政治斗争的漩涡,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国民党军警宪特与勾结的租界警方疯狂地围剿年轻的中共党人。这是一个充满灾难的时代,每天都有政治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许多人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领导着全党、全体受压迫的工农,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以不屈不挠的抗争回应着反动派的屠刀。中共特别重视政治宣传和进步文化工作,于上海先后创办了《布尔塞维克》、《红旗》、《斗争》等党报党刊,成立左联、社联等革命文化团体,传播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推动红色进步文化运动的发展。
钱之光,被誉为“红色管家”和“新中国纺织业的奠基人”,是华润集团的首任董事长,也是新中国经济战线的重要领导人。他的妹妹钱希钧党龄比钱之光还要早两年,是中共秘密战线杰出的战士,是长征到达陕北的30名女红军之一,她的丈夫便是毛泽民烈士。
在30年代初的上海,钱之光曾负责中央印刷厂,并在复杂而险恶的环境中,通过巧妙的斗争方式坚持工作。印刷厂多次转移,但都安然无恙,完成了中共各类文件、材料和进步书刊的印刷任务。1931年,印刷厂重新选址再办,最初选定在上海齐尔普路(今安国路口、周家嘴路元兴里146号-147号),后来还曾在多处地点开展印刷工作,直至1935年7月,上海党组织再次遭到大破坏,秘密印刷厂彻底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
尽管印刷厂屡次搬迁,但其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断地把中共的方针、政策和主张广泛宣传,对于打击敌人、教育百姓、号召劳苦大众起来斗争,指导中共各省各级组织坚持战斗,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些秘密印刷厂在中共的斗争历程中,如同烽火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真开心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红潮】闪转腾挪-30年代初上海,隐于白色恐怖下中共中央印刷厂 》